對于生鮮農產品電商來說,冷鏈是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,不僅要建冷庫,同時還必須要有“冷藏+冷凍”的混合配送車輛,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恒溫設備,否則,再好的商品,送到客戶那里,都會成為問題商品。即使你有錢,投入了資產,但訂單的季節性和不穩定性,會讓你的運營成本大大浪費。更何況,玩電商的有幾個懂冷鏈物流,且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冷鏈物流隊伍。
因此,社會化的冷鏈物流隊伍,以及集約化、專業化的管理成為了整個農產品電商急缺的資源。業內出現了一種說法:“如果說農產品電商是電子商務的皇冠,那么,生鮮電商就是農產品電商皇冠上的皇冠。”生鮮電商看起來很熱,跳進來卻發現不是那樣。因為培育市場的周期比較長,且成本巨大。因此,有人說,即使站在農產品電商大熱的風口上,“豬”也不一定飛起來。
生鮮農產品農產品電商的皇冠
生鮮電商在我國還是一項新興產業,可以說還是一片“藍海”,表面看熱熱鬧鬧,其實,仍舊尚未進入到大規模產業化普及階段。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,在網上購買過生鮮的用戶僅占24.5%;有將近半數的用戶表示未來有興趣嘗試,而這部分用戶則是生鮮電商的潛在用戶。可以說,生鮮電商在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上,還存在較大增長空間。對于農產品,尤其是對于生鮮農產品來說,與其他標準化的產品做電商還有很大的區別。比如服裝,只要設計好了,直接向工廠下訂單就可以了。
生鮮農產品則完全不同,就拿生鮮肉來說,由于客戶的要求千差萬別,有人喜歡瘦肉,有人喜歡肥一點的肉,還有人要五花肉等,這些就必須在分割和包裝的時候,進行嚴格區分,最終送到客戶手中。所以,我國農產品標準化的問題,也是困擾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發展的重大阻礙。我國生鮮農產品種類繁多,簡單分類為:蔬菜、水果、海鮮、河鮮、禽肉、 蛋奶等。其中,每個品類又可以進行細分,比如海鮮就有貝、魚、蟹、蝦等多種類別,又可有凍品、活鮮、冰鮮之分。此外,根據處理方式,也可分為半成品、成品等。可以說,做生鮮農產品電商,真正的功夫不是在線上,而是在線下。
但這仍舊不是最難的。據中冷聯盟了解,對于生鮮農產品電商來說,冷鏈是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,你不僅要建冷庫,同時還必須要有“冷藏+冷凍”的混合配送車輛,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恒溫設備,否則,再好的商品,送到客戶那里,都會成為問題商品。即使你有錢,投入了資產,但訂單的季節性和不穩定性,會讓你的運營成本大大浪費。更何況,玩電商的有幾個懂冷鏈物流,且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冷鏈物流隊伍。因此,社會化的冷鏈物流隊伍,以及集約化、專業化的管理成為了整個農產品電商急缺的資源。因此,業內出現一種說法:“如果說農產品電商是電子商務的皇冠,那么,生鮮電商就是農產品電商皇冠上的皇冠。”生鮮電商看起來很熱,跳進來卻發現不是那樣。因為培育市場的周期比較長,且成本巨大。因此,有人說,即使站在農產品電商大熱的風口上,“豬”也不一定飛起來。
農產品冷鏈物流農產品電商皇冠上的皇冠
生鮮電商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冷鏈問題,物流、配送、快遞、宅配等成本較高,一般在30%-40%,一般果蔬類生鮮物配成本甚至超過50%,更有甚者能夠達到100%。如果冷鏈質量不高,可能會前功盡棄。在生鮮領域,有道坎兒,無論公司大小,都繞不過去,那就是冷鏈物流,它被國際物流行業稱為該領域的“珠峰”。有輿論曾斷言“在生鮮電商廝殺中,誰贏了物流,便贏了江湖”。
冷鏈投入,不是一般農產品電商企業能夠投得起的,連續的資產投入,加之投資回報周期長,這都是一般的生鮮電商所玩不起的。據中冷聯盟了解,目前,我國大部分生鮮物流呈現碎片化模式,主要表現為:
一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,沒有形成連貫成型的冷鏈物流。非冷藏狀態下的散裝鮮活產品物流,在運輸、分銷和零售的多次裝卸、搬運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機會,往往降低了產品的新鮮度,降低了產品質量。
二是市場化程度較低,缺乏專業化運作。我國連鎖企業生鮮產品的物流配送業務,多由生產商和經銷商完成的,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十分滯后,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,大大影響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質量、準確性和及時性,同時,冷鏈的成本和商品損耗很高。
三是生鮮食品物流設施落后,配送成本過高。我國冷鏈物流的現有設施設備陳舊,發展和分布不均衡,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,造成大量損耗,物流費用高,易出現安全隱患。用戶較少的地方設施不足,無法保證冷鏈物流的全程溫度控制,質量和安全難以保障。如在夏季高溫下,標有“冷藏”的蔬菜和海鮮等生鮮包裹,只用普通白色泡沫箱包裝,并未采取任何保溫措施或只是在箱子里加點兒干冰而已,因此,被業內戲稱為“偽冷鏈”!